[教學] 同時擁有 Mac 與 NAS 的你,不能錯過的省容量小訣竅。(下篇)
大家好,我是蘋果梗,雖然寫了十餘本蘋果相關教學書籍也考過了幾張蘋果證照。但其實是連剪頭髮的錢都沒有的長髮男子。
把各種臃腫資料庫放在 NAS 上
學會把 Windows 放 NAS 之後,我們現在要練習把一些影音的資料庫也放在 NAS 上囉。
▼ 不說的話很多人不知道,照片圖庫這個檔案,是可以任意搬移的。
但如果你搬移到外接硬碟的話,下次你開啟照片app,他可能就會新增一個圖庫,他不會自動讀取舊的圖庫。你必須直接點選圖庫本身,點兩下,他就會打開。
說到這,你一定以為我是要單純的跟你說,可以把圖庫放在 NAS 上,不過我知道,隨著圖庫越來越肥大,除非你家的 NAS 有 10G 的速度,不然要開啟這越來越肥大的檔案,以後開啟是會很花時間的。像我個人習慣分不同的圖庫,以年度來分,每一年都是一個圖庫,這樣之後找檔案也會比較快,圖庫開啟的速度也快很多。
那麼、要怎麼分圖庫呢?
▼ 其實很簡單,按住鍵盤的 Option 再打開照片app 就會出現這個畫面了。
這邊他會列出他找到的照片圖庫,我們可以直接開啟,不過這時候我們要選擇的是下方的「新增」。這樣他就會建立一個新的圖庫,所以,我每年的 1/1 都會建立一個新的,然後把舊的圖庫命名為 2017、2016 之類的,搬移到 NAS 上。
如果真的人在外地,又需要舊照片怎麼辦呢?如果網速允許,圖庫本身也不會太大,那我們就直接連回家吧。
延伸閱讀:[教學] 人在外面也可以用 Finder 快速連回家中 NAS
連回家中 NAS 之後,就可以直接開啟舊的圖庫來用囉。
▼ 如果在外面的網路速度真的不快,無法負擔開啟整個圖庫的話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對著圖庫按下右鍵,選擇「打開套件內容」
▼ 這裡就會看到很多平常不常看到的檔案類型,這裡要切記,不要刪除或是移動任何的檔案,否則可能會造成資料庫損毀。我們只需要打開「Masters」這個資料夾就好,這裡就是存放照片的地方。
▼ 這裡的照片基本上會用日期來區分,雖然資料夾名稱都很長,但基本上還算好找。找到你要的照片之後,記得別移動或是修改到他,直接複製到電腦上再使用囉。
不過我必須說,如果沒有非得要用照片app來管理的話、其實都買 Synology 了,他們管理照片的 Moments 也是很好用的。
有空的話可以看看我們之前的介紹,那情況就更單純了。延伸閱讀:Synology 新功能來襲,Drive、Moments 補足 Mac 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那麼,如果是也很常用到的 iTunes 呢?情況跟照片app 很類似,只有一點點不一樣。
▼ iTunes 並不像是照片圖庫那樣整個包在一起,他是可以直接看到資料夾的。
所以當我們要把他搬移到 NAS 的時候,會看到一個「iTunes」資料夾包含了「iTunes Music、iTunes Library 等等」,我們要搬移整個 iTunes 資料夾到 NAS 上。
▼ 之後要開的時候,直接點選資料夾是不會開啟的喔,要按住鍵盤 option 再點 iTunes 程式,這樣就可以選擇開啟不同的資料庫了。
至於其他種類的資料庫,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大家就自己多摸索囉。
自製「iCloud 桌面與文件」功能
如果有不知道這個功能的朋友,我先簡單解釋一下。iCloud 最大的好處就是會幫你同步,如果你有用 iPad、iPhone、Mac 等多個裝置,至少你一定知道 iCloud 會幫你同步通訊錄、備忘錄等等。
▼ 而 「iCloud 桌面與文件」則是進一步,把你電腦的桌面資料,以及最常用到的「文件資料夾」中的資料通通雲端化。透過網路,讓每一台 Mac 的桌面以及文件資料夾,都保持在同步狀態。
這功能其實在 10.10 就有了,但到了 10.13 還是不多人用,為什麼呢?
- iCloud 同步通訊錄那些是不佔容量的,所以即使是免費的 5G 容量也可以用得很開心,但同步桌面這些是佔據容量的,所以以一般人用電腦的習慣,5G 是不可能夠的,甚至要 100G 才行,勢必得花月費升級 iCloud 容量。
- 透過網路其實速度上會有一種不安全感。他其實就像是擴大範圍的 DropBox,不過當我們使用 DropBox 的時候,我們是把特定的文件放進去。但使用 iCloud 桌面文件時,這裡可是常常會有一些很大的暫時檔案,iMac 上下載好的檔案,我們要帶 MacBook 出門的時候,還是得花時間看一眼檔案是不是都同步了,無法 100% 安心。
- 這功能其實對 iOS 作用不大,你只是看的到這些檔案,大多也不能編輯等等,對於多台 Mac 的人比較有幫助。
但嚴格說來,先不管上面的負面因素,如果你有多台 Mac 的話其實這是很棒的功能,因為你所有的工作進度可以在多台電腦上同步,不用擔心這個文件需要的素材在另外一台電腦,還要隨身碟傳來傳去,如果家裡一台公司一台,那根本不用擔心忘了帶文件回家等等。
▼ 如果你有升級 iCloud 容量的話,可以先體驗看看,打開系統偏好設定,然後進入選項。
▼ 把第一個選項打勾即可。不過在使用這個功能之前,最好先確認一下你桌面文件使用的容量,有沒有大於你 iCloud 能使用的空間。
▼ 不過中國的用戶就不建議使用此功能了,因為…. ㄏㄏ
不過台灣這邊可能也不能太安心的嘲笑這個新聞,此先例一開,還是自己找個可以放心的雲端空間好。
▼ 除了 iCloud,其實常見的公有雲都可以做到這個功能,但費用上就不便宜了。
當然,也是有許多便宜的選項,比如說中國的各種雲等等,但是那種情況,我個人是不敢用啦。
就算不考慮資安問題,一分錢一分貨,沒保障的公有雲公司隨時收掉,你的資料也回不來。
這時候,就是私有雲上場的空間了。
他不但可以做到一樣的功能,而且完美解決了致命的兩個問題
速度 & 價錢
前面說到 iCloud 的同步速度是大致命傷,你的 iMac 剪輯完輸出一部影片到桌面,就算你的 MacBook 就放在旁邊,等他雲端同步出現在 MacBook 的桌面上,恐怕要等個一段時間。
因為他要先把 iMac 的檔案上傳到雲端,再從雲端下載到 MacBook,一來一往還不如用 AirDrop。
但如果用 NAS 建立私有雲就不同了,在家內網的速度隨便都是中華電信 100m/100m 的 10倍。(我家鄉下地方只有 60/20 所以是好幾十倍。)
所以照我個人每天使用狀況,A Mac 上產生出一個 5G 的檔案,兩分鐘內就出現在 B Mac 上了。如果是使用 DropBox 之類的公有雲,我可能光上傳好就要 5 分鐘,私有雲這種安心感不是公有雲可以比的。
▼ 私有雲第二優勢就是容量,不像 iCloud 的容量級距是 50G 200G 這種,NAS 上的硬碟隨便都是 2T 起跳吧。
那麼 Synology NAS 要怎麼建立私有雲呢?真心簡單
▼ 就是靠 Synology Drive。
延伸閱讀:Synology 新功能來襲,Drive、Moments 補足 Mac 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我們之前曾經詳細的介紹過 Drive 這個套件,所以這裡就不太詳細的手把手教學,只是跟你介紹,他完全可以取代 iCloud 同步文件這個功能,而且做的更好。
▼ 你要做的事情很簡單,打開他的偏好設定,然後選擇桌面與文件資料夾即可。
好,不過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突然想發問,為什麼是「桌面與文件」資料夾。為什麼不是別的
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 iCloud 空間不太夠 XD
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連下載項目、音樂資料夾等等都一起同步阿,但那樣的話買到 50G 的 iCloud 容量一定是不夠的,所以 Apple 就設定了最常使用的這兩個資料夾(但偏偏還不能只選一個,要就一次這兩個)
但….如果是 NAS,容量這麼充足….豈不就…
沒錯,所以利用這個功能,全機同步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就看自己取捨了。
▼ 而且你還可以設定規則,比如說設定同步下載項目中超過 1G 的檔案就不同步,因為那些可能都是看過就算了的影片,不想佔據別台電腦空間之類的。
當然有些人會想說,iCloud 的資料安全性還是不能比的,如果家中發生淹水之類的,NAS 的檔案也不是全毀嗎?
沒錯,但這點用在 iCloud 其實也一樣,重要資料的備份原則其實並不釋放在哪裡最安全,而是多放幾份才最安全。
Drive 的好處在於提供同步化,如果真的是重要資料,他也有 Cloud Sync 去幫你把資料拿去公有雲(Google Drive 等等)備份,這樣一來就安心許多囉。
那麼,以上就是這篇教給各位有 NAS 又有 Mac 的人生勝利組們,別忘了善用手上的工具,這個錢才會覺得花的快樂又划算囉。
60,475 total views, 12 views today
蘋果梗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友站推薦
好物推薦
2020 全新登場顯卡外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