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到 Mac NAS 之前。身為一個 Mac 用戶,在剛剛踏入這個圈子之前,最常問的兩大問題一定是

「原本的 Office 可以開嗎?」

「原本的隨身碟還能用嗎?」

當然,各位經過了簡單的教學,心中一定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兩個問題,但第二個問題接連帶來的延伸資料儲存問題,在很多 Mac 用戶心中一直都是一個隱隱約約的刺,不拔不快。該怎麼說呢?

我們一般使用外接硬碟,最主要的兩個用途就是 「Time Machine備份」以及「資料的儲存&交換」,不可否認的是在 PC 用戶還是絕大多數的台灣,如果你的隨身碟、行動硬碟插在別人電腦上無法使用,那一定會被認為是你自己的問題,別人才不管你的硬碟是 Mac 格式或是 PC 格式。

Mac NAS

當然,我們可以把行動硬碟格式化成通用的格式,但那樣一來就無法使用 Time Machine 備份。或著就要分割磁碟,把硬碟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 Mac 格式用來 Time Machine備份,一部分就拿來跟別人的電腦交換資料用,但這樣一來硬碟就被分成兩個沒有彈性的空間,一不小心其中一邊就不夠用了。

何況現在大家主要都是買 256G 的 MacBook,真的是一不小心就空間不夠,外接硬碟的空間幾乎是必備。

Mac NAS

因此,很多人是為了一勞永逸,乾脆買兩個硬碟,一個用來專心 Time Machine,一個用來儲存主機放不下的檔案,或是跟別人交換檔案。不過這就要兩筆錢,而且仔細一想,你這兩顆硬碟的資料都不一樣,萬一有一顆出了事,也無法在另外一顆找回來。

這些問題有沒有一個終極解答呢?答案就是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俗稱網路硬碟。NAS 可以同時解決上面的所有問題,可以乾脆的 Time Machine 備份(而且還是無線備份),可以儲存資料,也可以跟任何用戶包含 PC 用戶交換資料不用考慮格式,更重要的是,可以無腦的備份硬碟的資料。

Mac NAS

(圖片來源:Apple 官網)

做 NAS 的廠商有非常多,蘋果的 TimeCapsule 就可以算是一台無線分享器加上NAS。而大家比較常聽到的應該就是 QNAP 跟 Synology 這兩家,當然兩家各有強項,也都是台灣之光。硬要用粗糙不精確的比喻區分兩家的話,QNAP 通常一樣的價格硬體設備比較好,Synology 則是介面比較好上手。而無論哪一家,他們的軟體方面都越來越人性化。

看到這裡,沒用過 NAS 的讀者一定會想說「什麼軟體的人性化?不就是硬碟嗎?出現在 Finder 讓我儲存就好啦」。非也非也,現在 NAS 的功能早就不是單純的硬碟,他有自己的 CPU、Ram、作業系統,要說是一台小電腦也不為過,他可以獨力完成很多事情,我們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好。

所以著重於軟體性、以及外觀的偏好,這次就跟 Synology 借了一台最平民的機種,要跟大家證明,為什麼你會需要一台 NAS,就算是便宜的機型也好,他也會讓你的生活大大改變。

 

以下目錄,大家也可以直接點選到有興趣的部份閱讀

1. Synology 開箱以及基本設定

2. 超完整 Mac NAS TimeMachine 無線備份教學

3. 超無腦自動下載

4. 外接硬碟自動拷貝

5. 同步重要資料夾自動保持最新資料

6. 異地備份讓你就算遭小偷也不怕

7. 超簡單就分享檔案,還能請朋友上傳檔案

8. 超大進化的搜尋功能

 

1. Synology 開箱以及基本設定

▼ 這次要開箱的是 Synology DS216j,他算是 2Bay 機種中入手最無壓力的機型。2 Bay 的意思就是可以插兩顆硬碟,為什麼我們需要兩顆硬碟呢?請繼續往下看,後面一點會介紹。(雖然有一個更便宜的機型 DS 216se 但只便宜一點點規格弱了不少,所以先無視。)

Mac NAS

▼ 正面非常簡約的包裝,很優雅,背面則是型號以及規格的介紹。右邊就可以看到這是 2 Bay 的機型。為什麼說可以插兩顆硬碟這麼重要呢?怕容量不夠的話,買大容量的就好啦?

需要兩顆硬碟,主要並不是追求大容量,而是兩顆硬碟可以互相鏡像支援,讓他們彼此備份彼此,這樣就算有一顆硬碟壞了,資料也不會不見,再插上一顆新的就好。既然我們就是因為電腦空間不夠用才把資料放外接硬碟,那麼就表示這些重要的資料電腦裡沒有,雞蛋只放一個籃子的話就太危險了。因此建議要用 NAS 的話,至少至少要買 2 Bay 的機種比較好。

▼ 側邊有重點功能標示,還有最重要的 「Made in Taiwan」,先按一個讚再說。

▼ 裡面的內容物除了主機本身之外,就是簡單的配件:電源線、網路線、說明書、螺絲。

▼ 正面除了幾個燈號顯示之外,按鈕只有一個,就是電源鈕。簡單直覺

▼ 所有的插孔以及風扇則是在背面,一目了然。除了網路孔跟電源孔之外,還有兩個 USB 3.0。

▼ 既然這是 2 Bay 的機種,那我們當然就是要準備兩顆 3.5 硬碟啦。在挑選硬碟的時候也要注意喔,雖然一般 3.5 硬碟都是相容可以放入的,但可以的話還是選用有標榜 NAS 的硬碟比較好,雖然貴了一點,但是耐操度不是一般家用可以比的,既然我們就是要拿來備份的,還是挑勇壯一點的比較好。

這次感謝 Seagate 火力支持兩顆 6T 的 NAS 硬碟 那嘶狼 讓我們順利完成測試。我知道有些讀者對這個牌子的印象不太好,不過最近硬碟耐用測試中,Seagate 的表現已經讓許多人改變觀點,而且這次他們新的煞氣守護者系列中的那嘶狼 有新的雙馬達抗震技術來提升耐用度。相信這大概是 Synology 會跟他們合作推出獨家的硬碟健康管理功能的原因之一。

畢竟比起印象不錯但我掌控不到狀況的硬碟,我寧願選一顆可以掌握狀況的硬碟,至少我可以看到目前壞軌的數量,提早準備替換。

▼ 要把硬碟安裝到 DS216j 之內很簡單,首先先把機殼這一半往前推,就可以輕鬆打開了。

▼ 接著就可以看到兩個 SATA 插槽,依序插入兩顆就好。

▼ 記得把側邊的螺絲鎖緊,鎖緊的用意不只是讓硬碟不會鬆脫,而且是固定住他們,減少共震,延長硬碟的壽命。

▼ 最後再把機殼裝回鎖上就好。

▼ 插上電源跟網路線,就可以開始設定囉。

▼ 第一次設定的時候,請確保你的電腦跟 NAS 是在同一個網域內,比如 NAS 的網路線連接到無線分享器,電腦也是連上無線分享器的 WiFi,這樣就沒問題。

 

▼ 不過,一開始開機,我們並無法直接使用。必須先到官網下載 Synology Assistant 來初始設定。

 https://www.synology.com/zh-tw/support/download

 

▼ 下載完之後就直接執行吧。只要有正確的把線插好,就可以看到他已經搜尋到 NAS 了,就點兩下來開始安裝他的作業系統吧。

▼ 現在很多行動硬碟都會附上一些小軟體,但大多數人根本沒在用。但 Synology 的作業系統 DSM 是一定得安裝,而且非常好用,根本就小型伺服器的等級,就算是買最低階的機種,在 DSM 的加持下,應付家庭需求也綽綽有餘。

▼ 安裝的過程大概要 10 分鐘,這次示範安裝的是剛剛推出最新的 DSM 6.1 版本,下面也會稍微介紹一下 6.1 有哪些好用的新功能。

▼ 安裝完之後就可以設定自己的帳號囉,設定帳號的用意在於如果有多人要使用,可以不同的人開不同的權限,比如某個帳號只能讀取,某個帳號只能存影音檔之類的,就算只有自己用,也還是要設定一個初始的帳號當管理員。

▼ 接下來設定 QuickConnect 帳號,以前很多人對 NAS 的印象就是只能在區域網路內使用。但現在不但可以從外面連回家中,而且透過 QuickConnect,這個動作變得非常簡單,就只是按下網址然後輸入帳號密碼就好,就算是從國外也可以簡單連回家中拿檔案。

▼ 一切都設定完成之後,就進入到 DSM 系統了,這就是 DSM 的桌面。他們系統的感覺比較像是 Windows,功能選單放在左上角,關閉視窗則是右上角。

▼ 首先我們先檢查一下硬碟的安裝有沒有正常,所以打開程式選單之後,選擇儲存空間管理員。在左側選擇儲存空間空間之後可以在右邊看到,有抓到兩顆硬碟沒錯,不過怎麼容量還是 5.41 TB 呢?不是兩顆 6T 總共 12T 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廠商標示的容量,跟我們實際能用的容量,會因為電腦換算的單位不同而有差別,通常都是打個 9 折就是實際能用的容量。再來就是我們這裡使用了 SHR 也就是 Synology 的自動化磁碟陣列(RAID) 管理系統,他會把兩顆當做一顆使用,所有的資料都會自動存成兩份,不追求容量或是速度,以安全為主軸。

所以之後就算我們其中一顆硬碟壞掉,我們只要安心的替換一顆硬碟就好,他會自動把資料再度寫入那顆新的硬碟,繼續保持兩份資料。(雖然也是有聽過有人天煞孤星同時兩顆都壞,但基本上這樣已經比起單顆備份安全超多了)

▼ 如果不想用 SHR 模式,也可以把此模式移除之後,重新建立。在這裡可以選擇注重安全會兩份備份的 RAID 1 模式,或是追求速度的 RAID 0 模式,但受限於網路傳輸速度,基本上應該沒人會拿 NAS 來追求什麼速度,所以都會選 RAID 1 或是 SHR。

▼ 接著一樣是在儲存空間管理員側邊的 HDD/SSD ,這裡可以看到硬碟的健康資訊。一般來說這裡每顆硬碟都會是顯示硬碟的圖案,不過這次 DSM 6.1 有跟 Seagate 合作推出獨家的 IronWolf 健康管理功能,所以這可以可以看到 IronWolf 的 ICON,表示他支援此功能。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基本的硬碟資訊之外,還可以按下上方的 「健康資訊」功能。

▼ 在這裡就可以安排  IronWolf 健康檢測,來看看更詳細的硬碟報告。

▼ 也可以選擇定期來檢測,然後把狀況寄 email 給自己,超級方便,我之後連按下「檢查」都不用,隨時可以知道硬碟的狀況。

▼ 接著我們就可以放心來開始使用 NAS,把我們所有資料通通丟上去囉。

▼ 不想透過瀏覽器上傳下載資料也可以,直接在 Finder 側邊欄就可以找到共享磁碟,輸入初始設定的管理員帳號,就可以像是一般隨身碟一樣的使用了。

 

至於速度上的表現呢?雖然這兩顆硬碟都是標榜可以跑到 200 MB/s 以上。不過受限於網路速度 1000Mb/s,bit 換算 byte 還要除以 8,NAS 到電腦端的極速其實就 125 MB/s 了。125 MB/s 是 NAS 到網路分享器的理論速度,而網路分享器到電腦端的速度則是看你是有線或是無線,有線的話基本條件也是一樣,無線的話,就看你的無線網路規格了。

 

▼ 雖然這次測試是用 802.11 AC 的無線分享器,不過我用的機器的 5G 訊號有點糟,常常只有 200、300Mbps,所以速度大概只有 30MB/s 左右。

之後看有沒有朋友用 Synology RT1900ac 或是 RT2600ac,他們的 5G 訊號有 1300Mbps 以及 1730Mbps 測出來的速度應該速度會好很多。

 

▼ 除了用電腦連線到 NAS 之外,iPhone 也可以上 App Store 下載 DS file 來輕鬆的使用 NAS。以前我如果人在外面只帶手機,要把檔案給人,我都要辛苦的遠端連回電腦,然後用手機很克難的在小小螢幕上使用滑鼠來把檔案寄送給別人。現在我只要透過這個 App,就可以直接得到檔案,要分享什麼的就簡單多了。

  

 

2. 超完整 TimeMachine 無線備份教學

PTT 鄉民有一句俗話說的好 「沒備份的資料,就不是重要資料。」每當看到有朋友電腦壞掉,跟我哭訴說他要去資料救援多貴多貴,但如果你當初沒備份,那只代表這些資料你也不是很重視。資料救援的費用上萬元是很常見的,這些錢拿來架 NAS 是綽綽有餘,不但不用擔心資料消失,還可以享有各種便利的功能。

但是如果是桌上型的電腦就算了,外接硬碟可以一直插在電腦上,筆記型電腦的朋友一定常常移動,行動硬碟是不會隨時插在電腦上的,常常會想著「阿,今天時間晚了,明天再插上備份吧」,就這樣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才備份一次。哪天電腦真的壞了,備份的資料也很久以前的舊資料,報告的進度一樣是欲哭無淚。

但無線備份就不一樣了,基本上我們根本不用管他,電腦也可以移來移去,他就是會默默的備份,就算任何時候電腦爆炸,都不用擔心,備份永遠都是最新的。

所以,就算這台 NAS 只拿來 Time Machine 備份,都划算。

當然,其實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開始設定讓電腦透過 NAS 來無線 Time Machine 備份了。不過如果就這樣直接備份的話,總有一天光是 Time Machine 就會把我 NAS 空間全部吃掉的,所以得幫他設個容量限制才行。所以在使用 Time Machine 之前,需要新增一個帳號來專門使用 Time Machine,因為 Synology 有限制帳號配額的功能,就是利用這點來實行。

(2017/11月更新  後來比較新的機種都可以直接限定共用資料夾的容量限制,就不用另外創建一個 TimeMachine 帳號了,可以直接跳到設定共用資料夾的那邊)

 

▼ 首先,我們打開控制台,到使用者帳號那邊按下新增帳號。

▼ 雖然帳號名稱隨便取就可以了,但既然是為了  Time Machine 備份用的,就設為 TM User 吧。

 

▼ 接著把它的權限設定為一般 User 即可,管理員就只有原本自己的帳號。

▼ 接著在這一步就可以設定你要分配多少空間來做 Time Machine 囉,一般是會建議設定電腦總容量的兩倍左右。而跟以前分割硬碟最不同的地方在於,這裡之後是可以調整的,如果覺得給太多了用不完,或是給太少了不夠備份,就可以來調整配額,非常有彈性。

▼ 現在已經新增好帳號了,第一步已經完成。

▼ 接著我們來建立一個新的共用資料夾,這個步驟不是必要,你也可以備份到他預設的 photo 或是 video 等等,但我覺得那樣名字不符合感覺怪怪的。所以我還是新增一個 Time Machine 的共用資料夾。

▼ 新的資料夾我就取為 「NAS TM」接著按下確定即可。

▼ 接著就要決定這個資料夾的權限,就是要讓 TM User 來使用的。

▼ 等建立好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來用囉。

▼ 首先我們先到 Finder 側邊欄,選擇 NAS 之後,按下連接身分,使用 TM User 的帳號登入。

▼ 然後我們到系統偏好設定。在備份的磁碟這邊可以按選擇磁碟。

▼ 按下之後就可以看到他有找到我設定好的 NAS TM,就選擇他就可以囉。

 

▼ 這時要再次輸入 TM User 的帳號密碼。

 

▼ 如果原本就有拿硬碟來備份的話,這裡就選擇使用兩者讓原本的也繼續備份,備份是不嫌多的。

▼ 現在就可以看到我們同時有兩個 Time Machine 備份囉,一個走有線的行動硬碟,一個是無線的 NAS,事不宜遲,我們就按下立即備份吧。由於第一次備份的檔案是最大最完整的,加上剛剛我們有提到無線網路的訊號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所以第一次備份會花上好幾個小時甚至半天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之後會每隔一小時就自動備份,到時的資料每次只有幾G 就很輕鬆了。

▼ 等備份完成之後,就算不小心刪掉什麼檔案,或是修改到什麼不能修改的檔案。只要按下上方選單列的「進入 Time Machine」。

▼ 就可以看到各個時間點的資料,就按下需要的檔案,然後選擇回復就可以囉。

▼ 不過恢復單一檔案沒問題,如果要恢復整個系統呢?如果我們換了一台新電腦,就這樣想用系統轉移輔助程式的話,是找不到 NAS 的,必須要做一點小設定才行。請先到 DSM 的控制台,在檔案服務的「進階設定」,選擇「啟動 Bonjour服務探索」,並打勾 「啟動透過 AFP 進行 Bonjour Time Machine 廣播」,最後按下套用。

▼ 現在要用系統轉移輔助程式,就可以直接看到 NAS 的 Time Machine 備份囉。

 

 

3. 超無腦自動下載

現在新出的 MacBook Pro 系列都是使用超高速讀寫破兩千的 SSD,速度雖然快,但容量 256G 對很多人來說實在是有一點小,如果要拿來下載檔案,常常一不小心就爆炸了。甚至有人聽說擔心損傷 SSD 的壽命,所以不敢直接使用 BT 下載,還外接了記憶卡或是行動硬碟來下載 BT (我個人是覺得現在 SSD 讀寫壽命是不用擔心啦)

但總之,無論是擔心空間,或是擔心 SSD 壽命,為了這兩個要外接行動硬碟的話,那可是大大降低了 MacBook 的行動便利性,而且還搞的電腦整天都在使用,為了下載而開機是有點浪費電。

 

▼ Synology 除了內建的功能之外,他還有套件中心可以下載各種應用,有點像是 iPhone 的 App Store,裡面有各種好用的程式,看你是要架網站、架 Server 都可以,我們先介紹一般人比較會用到的功能 Download Station,他就是可以幫你無腦下載的下載中心。

▼ 執行之後他的介面長這樣,按下「+」就可以開始下載任務,你要餵牠吃下載網址,或是BT種子都可以。不過這時一定還有很多人想說,可不可以不要用 NAS 的硬碟下載,裡面的硬碟等級很貴,不想因小失大阿。

▼ 當然沒問題,還記得 DS216j 後面有 USB 3.0 的孔嗎?就拿一個行動硬碟拿去養農場吧,這邊是用 AKiTiO 的外接盒,整體搭配起來外觀有加分。

 

 

4. 外接硬碟自動拷貝

▼ 把 USB 隨身碟或是行動硬碟插上 DS216j 之後,都可以在控制台的外接裝置看到他。無論是要把 NAS 資料複製到外接硬碟,或是把隨身碟的資料複製到 NAS 之中都沒問題。

▼ 不過如果資料量一大,那非常建議使用這個 USB Copy 的套件。

 

▼ 開啟之後,就可以選擇是要從哪邊匯入哪邊。所以,如果是要備份相機中的 SD 卡,比起先放到電腦再傳到 NAS,不如直接插上 NAS 去備份快多了,少一個步驟。

▼ 而且比起無線網路的速度,直接透過 USB 3.0 是非常穩定的速度。

 

5. 同步重要資料夾自動保持最新資料

前面我們有學會如何整台 Time Machine 備份,也知道怎麼樣手動把資料丟進 NAS,那能不能讓 NAS 自動跟我某個重要的資料夾同步呢?比如說我的工作資料夾,裡面的檔案隨時都在更新,我可能不會天天手動丟去 NAS,雖然 Time Machine 有備份,但是他其實也只是每小時備份一次,而且沒事的話我是不想去動 Time Machine的資料。

能不能像是 Dropbox 那樣,有個資料夾會隨時同步呢?

 

▼ 當然沒問題,首先我們要下載 Cloud Station Server 這個套件,然後選擇 Cloud Station Drive,他會需要安裝一個小軟體。

▼ 安裝完了之後,就可以選擇要把電腦中某個重要的資料夾,同步到 NAS 的目標資料夾之中。

▼ 設定完成之後,他就會像是 Dropbox 一樣在上方選單列會有一個小圖示,接著開始自動同步你的檔案囉,而且他會隨時偵測有沒有什麼檔案是新的,就自動同步。

你會說,Dropbox 就可以做到的事,幹嘛還要多此一舉呢? 因為 Dropbox 有容量上限,要購買 1T 的帳號的話每個月 8.25 美金,一年下來都快要可以買兩顆 1T 硬碟互相雙重備份了。而且透過 NAS 同步資料是區網,一定比 Dropbox 快。

 

 

6. 異地備份讓你就算遭小偷也不怕

既然我們已經可以把同步的功能主力轉到 Synology NAS 上面,那麼原本的各種雲端硬碟,是不是就可以完全無視不管他了呢?其實比起棄用,還有更好的方法。備份的最高原則就是異地備份,也就是為了避免各種不可預期的災害,比如遭小偷,水災等等,放在同一個房間的硬碟,無論有幾個備份,都是一起 GG 的。

異地備份就是以防這種萬一產生的。但一般人其實不太會為了這種機率,真的在某處再架設一個伺服器或 NAS 來存資料,這時候這些雲端服務,也可以被我們拿來當做異地備份的選項之一。不過要注意的是,其實雲端備份不算是正統的異地備份,因為他可能有容量的上限,而且雖然這些都有帳號密碼的保護,但只要放上了雲端,就有永遠有遭駭的風險。所以這只能算是免費將就用的異地備份,如果是機敏性的資料,還是自己斟酌一下吧。

 

▼ 這時候我們需要先安裝 Cloud Sync 的套件,然後就可以選擇要用哪個雲端服務來同步備份囉。

▼ 假設我們是用 Google Drive 的服務,我可以選擇他要同步我 NAS 中的哪個資料夾。由於這些雲端服務都有容量上限,所以通常不太可能可以備份整個 NAS,通常是選擇比較重要的那幾個讓他自動同步。

▼ 然後他就會自動幫我們同步囉。

▼ 連上網頁版的 Google Drive 看,已經開始慢慢上傳同步了。

也就是說,現在一個檔案,我會有下面幾份一模一樣的

1. 電腦內建磁碟中 有一份

2. Time Machine 有一份(而且有兩個磁碟鏡射,等於有兩份保護)

3. NAS 同步資料夾有一份(而且有兩個磁碟鏡射,等於有兩份保護)

4. Google Drive 有一份

而且他們是即時同步的,我任何時候修改了其中一個,其他幾份也會馬上跟新。這下不管是犯太歲還是抽到下下籤,都一定影響不了我的資料安全囉。

 

 

7. 超簡單就分享檔案,還能請朋友上傳檔案

我知道一定還有人想反駁 「Dropbox 可以分享檔案給朋友啊,按下右鍵就可以有連結很方便耶。」

Synology 不但也可以,而且不限於 Cloud Station Drive 內的資料,整台 NAS 內的資料,都可以分享。這很重要喔,我們不用再為了分享某個檔案給朋友,還要先存到某個資料夾等上傳,直接按下就可以了,超級方便。

▼ 只要對任何一個 NAS 內的檔案,按下右鍵,選擇 分享

 

▼ 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分享連結,我們只要把這個連結拷貝,按下儲存,把拷貝的連結傳給朋友,對方就可以下載這個檔案囉。更方便的是這裡不但可以設定密碼,還可以設定下載期限,比如說七天內有效,真的很棒。

▼ 對方收到的網址就會是這樣,輸入完你設定的密碼之後,就可以直接下載檔案了。

那如果反過來呢?假設我在接案,無論是剪片或是什麼的,需要對方提供給我影片素材。常常業主本身沒有用什麼大容量的 Dropbox,要叫對方去申請什麼網路空間帳號,對方可能覺得很煩,需要我本人帶隨身碟過去拿檔案,或是他就找別人了。

▼ 我們不但可以分享檔案別人,在這個時候還可以分享空間給別人上傳。我們對著一個檔案夾按下右鍵,選擇「建立檔案請求

▼ 一樣可以設定密碼跟時間限制,此外還可以輸入要顯示給對方的訊息。

▼ 對方收到連結之後,就可以直接透透網路瀏覽器把檔案上傳到你的 NAS 之中啦。

▼ 你這邊也不用做什麼設定,就可以在指定的資料夾看到對方上傳的檔案,還會顯示每個檔案夾是誰傳來的。

 

▼ 如果要管理分享過的連結,可以在隨意一個 DSM 中的資料夾上方的工具,選擇 「分享連結管理員」。

▼ 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所有分享過的連結,可以視情況把一些過期或是不想繼續分享的連結都刪除。

 

 

8. 超大進化的搜尋功能

Mac 強大的 Spotlight 一直都是 Mac 使用者非常依賴的好功能,隨打隨找,速度超快,不只搜尋檔案名稱,還順便找了不同檔案中包含的內容。

▼ 不過這個強項到了外接硬碟,甚至是 NAS 上,完美的使用者體驗就沒有繼續延伸過來了,比如在示範中,我想找出 mov 檔,他找的很慢,而且只找出四個。

▼ 這次 Synology DSM 6.1 的新功能之一:Universal Search,就是來彌補這個問題的強力助手。

▼ 不過首先,第一次執行這個功能的時候是無法直接搜尋的,必須先建立好索引才行。我們可以按下右上方的齒輪來建立索引。

▼ 然後在這個視窗按下 「所以資料夾清單」。

▼ 然後建立索引資料夾,下面的勾勾可以保持打勾,等等他就會幫你把找好的資料用這些類型區分開來。

▼ 然後我們一樣是用 「.mov」去搜尋,幾乎是立刻就找到了所有 mov 檔案,又快又準。而且左邊可以依照不同的分類去檢視。(不過既然我是找 mov 檔,當然幾乎所有都是影片檔。) 

 

 

結論

NAS 這個東西真的是非常的邪惡,完全是一個回不去的產品。最基本的 DS216j + 兩顆 1T 硬碟 大概一萬完可以搞定。花了這一萬,資料的安全性完全不是原本可以比的。

而且花了這一萬,可以在別的地方省回來,比如說原本要買 512 G MacBook 的人,就可以只買 256 G 就好,這中間的價差就差不多補回來了,但得到的空間遠多於 256G 。

 

 

 72,612 total views,  1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