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AirPods 的推出之後,市場上的藍牙耳機百家爭鳴,要挑選出一個好用的藍牙耳機考慮點不免是「傳輸延遲」、「續航」、「音質」及「佩戴舒適度」。AirPods 算是 Apple 在藍牙耳機市場達成的一個標竿,其使用者體驗及續航真的很棒,但它的音質與抗噪隔音能力就不太及格。

在過往市場上要尋找音質夠好又隔音不錯的藍牙耳機真的不容易。但在 2019 夏季 Sony 展示其黑科技後就不一樣了,Sony 推出了具有主動式降噪功能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 WF-1000XM3。它以其極強的降噪功能席捲市場,當然在降噪的表現上也海放 AirPods 的隔音效果。

WF-1000XM3 的前身是 Sony 在 2017 發表的 WF-1000X 一代,不過一代因為當時技術限制再藍牙連線品質和延遲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評。歷經三年黑科技的累積,Sony 捲土重來推出了次世代的 WF-1000XM3(雖然是二代,但版號是3),改善了一代在同步與無線降噪上的問題,近期它也以音質與降噪能力獲得使用者大量的好評,我們今天的開箱就要來體驗這隻耳機在 iPhone 上的使用體驗與表現

支援平台:iOS (最早支援至 iPhone 5s) / Android
連接方式:藍牙 5.0
驅動單體:6mm CCAW音圈 (銅包鋁)
重量:8.5g x 2耳
顏色:黑 / 銀
續航:最佳設定下耳機 6~8 小時音樂播放,充電盒支援完整 3 次回充
協動 APP: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官方網頁:https://www.sony.com.tw/zh/electronics/truly-wireless/wf-1000xm3

 

1.外觀開箱

▼ 外包裝上標榜著耳機的外觀與特色,除了主打的 NoiseCanceling 降噪功能外,更支援 DSEE HX 將壓縮音源提升至無損音質,並帶有超長 6 小時續航與隨時呼叫 Google Assistant 功能
另外雖然規格上寫 BT 5.0,但官方支援列表也列上了經典的 iPhone 5S BT 4.0 完美相容,雖然我也無聊測了一下 BT 2.1 的 iPhone 4 也是可以使用

 

▼ 主包裝是側開型外盒搭配抽拉式設計,帶有一貫的 Sony 質感,將內盒抽出就可以看見包裝上蓋清楚簡單介紹如何充電:此次 WF-1000XM3 是採用雙主體耳機搭配三次回充充電盒設計,除了耳機本體支援 6 小時續航外(開啟降噪功能狀況下),將耳機放入充電盒可以支援三次電量(18 hr)的回充,加上耳機本體的 6 小時可以達到一整天的使用。

▼ 耳機本體在包裝內是另外放置,應該是為了避免放在充電盒內一直處於充電放電狀態,其餘配件則是收納在這層黑色塑膠殼底下

 

▼ 包裝內還附帶說明書(藍色說明書超級重要!推薦閱讀)與 Sony 原廠保證書,另外提供一條短版 (20cm) 的 USB Type-A to Type-C 充電線,以及黑 (三倍舒適耳塞) / 灰 (混合矽膠耳塞) 兩種顏色三種大小的耳塞,我個人是蠻喜歡最小的 (S) 三倍舒適耳塞,戴起來比一般耳塞合耳許多

 

▼ 接下來看到主體外觀,首先是充電盒。充電盒內有兩側與耳機的充電接觸點,耳機部分的則是各自分布在耳機尾端。因為內部有設計兩塊磁鐵,欲將耳機收納回耳機盒時基本上不用對太準及花費力氣,算是蠻棒的設計。耳機收納後充電盒便會回充並在正面 LED 以紅燈顯示。另外充電盒帶有 NFC 連接功能,不過這部分 iOS 因為系統限制目前不適用,僅能透過 Android 來連接。

▼ 耳機主體部分體積大小感觀真的見仁見智,對我來說是算可以接受的大小,加上耳塞式的設計在配戴及隔音上效果會更好。

 

▼ WF-1000XM3 的體積主要是因為其內部設計了一個 6mm 的驅動單體,並且內部還要帶有主動式降噪功能晶片與麥克風的空間,體積部分相信 Sony 已經設計到最小了,整體大小如果和一些多單體的萬元耳機相比其實大小差不多

2.操作 / 軟體體驗

▼ WF-1000XM3 的設定主要是透過 Sony Headphones Connect 這套軟體去做設定,完成的設定會儲存在耳機內(因此有些設定是需要重啟耳機的)左右耳的分別電量也能從這個 APP 內查看。一些有如降噪、音質、續航等設定都是透過這個 APP 來調整,以設定功能上來說可以控制的頗為詳細

 

▼ 再來看到耳機佩戴方面上,耳機盒因為中間凹槽略窄也沒有提高突出設計,所以我自己使用上是需要使用到雙手,一手拿盒子,另一隻手將耳機「摳」出來。放入的方向因為整體耳機是偏向橢圓設計,較無方向性,放入時就會需要注意頭尾,這點是我比較不習慣的地方

 

▼ 雖然以一個藍牙耳機而言,WF-1000XM3 算略有體積,也問過身旁的女性朋友,對她們來說在配戴上以女生而言可能會略感重量,不過真的是主觀體驗見仁見智,我自己而言就蠻習慣的,當然將耳塞換小也能解決部分配戴不適突出的問題,不過還是建議至 Sony 直營店體驗看看配戴上的感受。另外這個設計因為本體突出緣故,如果你在室外風較大並直吹你的耳廓,會與單體造成較明顯的風切聲,此時可使用APP調整環境聲音控制「減少風聲」。

▼ 當戴上雙邊耳機後,同時長壓左右兩側的耳機七秒(過程中有時先觸發其他功能,可以無視直到出現”Bluetooth Pairing”的提示聲),就會進入配對模式,這時你可以配對新的裝置或者連線到別的裝置。當然 WF-1000XM3 也是支援多裝置記憶配對的,假設你今天已經由耳機配對至 A 電腦、B 手機、C 平板間,在這三個裝置間你只需要到你正在使用的裝置上透過系統藍牙設定介面按下連接,就可以直接切換過去了,實測切換時間約為 6~8 秒。 另外在各種狀態或者操作時,耳機內會主動提示語音(可以透過 APP 轉換語系或關閉),例如配對就是 Bluetooth Pairing,也可以透過官方 APP 下載中文語音來安裝,提供操作上更多回饋

▼ Sony 在 WF-1000XM3 上加入觸控按鈕讓使用者可以對耳機執行更多動作,在設計上提供許多便捷。你可以透過單擊多擊右耳來控制音樂的播放與上下一首。也可以透過左耳按鈕來控制環境聲與降噪的開啟與否。而這些設定都可以於 Sony Headphone APP 內自行根據喜好調整左右方向,並且這些設定是需要你配戴上耳機才能操作(耳機本體會透過配戴感應器偵測到使用者有配戴上才開放觸控功能,防止收納在口袋誤觸)。
另外特別沒寫在說明書的是長按播放(右耳)就可以喚起 iOS 系統中的 Siri。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Siri 的麥克風輸入與 AirPods 一代一樣是使用位於手機上的麥克風,因此你還是需要將手機靠近下指令。

 

3.音質

藍牙傳輸速度與頻寬造成音質的影響一直是藍牙耳機的最大罩門,也是發燒友最在意的一點。

支援的音訊格式

WF-1000XM3 支援 SBC、AAC 兩種音訊編碼格式,在連線優先模式之下會採用編碼率較低的 SBC,而聲音品質優先的話則採用較高品質的 AAC,WF-1000XM3 在設計上比較可惜的是沒支援自家強大的 LDAC 技術(雖然 iOS 也不支援..)所以就音質來說大概標準以上,但如果要追求無損音源的使用者可能就會較無法滿足需求

▼ 不過這邊也做點音訊編碼格式的小科普,現在市面有四大格式,SBC 是基本款,AAC 是品質略高如 AirPods 採用的:

1.SBC:單聲道 198 kb/s,雙聲道 345 kb/s,相對其他編碼格式而言失真率較高
2.AAC:杜比開發的音訊格式,也是 iOS 對應預設格式,以較佳的壓縮技術減少音質損失,頻寬比 SBC 略高
3.AptX:AptX 主要能做到無損格式的傳輸,又分為三種:aptX,aptX HD 和 aptX Low Latency,主要差異在品質與延遲,也是目前高通獨有的技術
4.LDAC:Sony 為 Hi-Res 所開發的黑科技技術,在四種編碼中頻寬最高,強制提升到 990 kbps 一般藍牙三倍的傳輸頻寬,因此在聲音表現上最優,目前僅 Android 8.0 後的特定機種才具有此功能

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361288

 

雖然 WF-1000XM3 音訊格式僅採用 SBC、AAC 兩種,但 Sony 在 WF-1000XM3 的音質上還是下了不少功夫。你可以透過官方 APP 來開啟以下這些功能:

3-1.DSEE HX (數位音質還原技術)

DSEE HX 技術常見於近幾年的 Sony 影音產品上,透過自家對眾多音樂資料的分析,得以實現這項高傳真數位音質還原技術。主要能透過優化訊號與重構高頻訊息來將壓縮的數位音樂(如 MP3 或者 192kHz 的串流音樂等)提升至接近 Hi-Res 等級。 我自己在實測這項功能之下大概就是能感受到某些音樂的頻段在開啟 DSEE HX 後少了一些雜訊,如果平常耳朵較敏感的人可以試試看,但開啟這項功能相對的犧牲就是電量續航上的表現了(見下段)

3-2.聲音品質優先

剛剛提到 SBC 與 AAC 兩種編碼,其實聲音品質優先模式就是採用較高碼率的 AAC 編碼,因此傳輸上就較為耗電,因此在聲音品質優先之下續航力僅剩 3~4 小時,我第一次在國道長途客運上開啟了這功能還沒下車就沒電了(想說前一次不是超久都不會沒電嗎),後來查閱說明書才瞭解了續航表現,但聲音表現的細節上有明顯變多。因此要不要開啟這模式真的就需要衡量你的使用情境,如果不是長途,那蠻推薦開啟的,Sony 如此的設計也在使用情境上多了許多彈性

3-3.聽感

WF-1000XM3 總體表現來說缺點上就是解析以及低頻我覺得普普,但品質還是海放一般便宜耳機啦,不過聽感這點真的太主觀了,加上耳朵沒有記憶性,以下簡易心得僅供參考,還是建議直接去試聽為準。
WF-1000XM3 我上手後和手邊其他耳機的比較經驗及滿意點是該有的空間感及基本解析都有表現出來,三頻中我自己最為喜歡它在中頻及人聲的表現,但如果遇到人聲偏高音或女毒類歌曲的狀況,就會稍微聽出解析上的不足(如 Olivia Ong 夢一場) 。低頻上的弱勢則是在聽一些低音較多的歌曲時張力沒有那麼強(例如「ERA – The Mass(彌撒)」),下潛不足。不過內建 APP 也提供了耳機上的 EQ 可以做調整,調整後有好一點,需要的人可以參考

但聽到這裡就想到它是一隻沒有破萬元的耳機,加上降噪功能很好用我對他的音質部分就不會太過挑惕,至少有在標準以上的表現

 

4.充電與續航力

一個藍牙耳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續航,應該也是許多人在挑選藍牙耳機上的重要考量之一

充電時間: 耳機:充電需 1.5 小時,提供約 6 小時最大 8 小時續航 充電盒:充電需 3.5 小時,能提供耳機三次回充

耳機本體

▼ 耳機的充電方式為直接放入充電盒就會開始為耳機充電,實際測試充電有如官方號稱 10 分鐘就可以提供 50 % 電量供 1.5 小時的播放,並且也支援顯示在 iOS 的控制中心顯示電量,超級方便(會取兩耳中最低電量顯示)

▼ 耳機本體尾端也帶有 LED 燈顯示電量與配對狀況(佩戴後會熄滅),正常使用顯示藍燈,電量剩下 20% 時會語音提示並將指示燈轉為紅色提醒使用者充電。在電量顯示圖表上會有 20、50、70、100 四種量表。

▼ 也提供個整理好的官方使用時間數據給大家參考,如果要最長使用時間 8 小時的話,選擇連線品質優先並將 DSEE HX 及降噪功能都關閉可以達到。而最佳聆聽的設定則是建議成 DSEE HX 開啟並設定為音質優先,可以達到約 3 小時的使用時間

▼ 而我自己平常是習慣1.關閉 DSEE HX2.開啟降噪並設定為3.連線品質優先來使用,實測這種設定下可以達到 6.5 小時的續航,頗為驚艷!

 

▼ 耳機本體的回充時間需要 1.5 小時,不過遇到緊急狀況也可以透過放入收納盒快速 10 分鐘充電(提供 1.5 小時電力)來回充。而以通勤這個情境而言就算你開到音質最高的設定,你也可以使用 3 小時,通勤完到公司之後就隨手將耳機收納至充電盒回充,下班就滿電可以繼續使用了,一個充電盒可回充三次的電量也足夠一兩天使用

充電盒

▼ 充電盒的充電方式很簡單,包裝並未附豆腐頭,因此找一般手機的 USB-A 豆腐頭插上 A to C 充電線充電即可,僅支援一般 5V 0.5A 的充電。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手機上的藍牙連線電量顯示是針對耳機,充電盒上也沒有其他輔助指示,因此是沒辦法查看充電盒電量的,稍微有點不直覺

▼ 實測將充電盒電量耗盡後實際回充時間約為 3 小時左右,與官方標榜的 3.5 小時相差不遠,採用 USB Type-C 的好處就是我現在周邊除了 iPhone 外都是 Type-C 接口了,隨手找條線都能相容!

 

 

 

 

5.降噪

耳機的降噪大致分為被動式(耳塞隔音)與主動式降噪(透過麥克風接收並抵消環境音),WF-1000XM3 搭載了一顆多功能 HD 降噪處理器 QN1e 。主要能提供以內建麥克風感應外在噪音,然後送出同等但相反的消除訊號到耳機。同時也具有耳機擴大器的功能並結合數位降噪、24 位元音訊訊號處理和數位類比轉換器,不僅能提升音質轉換處理的效率,在降噪表現上也是不平凡

 

環境聲模式

WF-1000XM3 的降噪功能主要是透過 APP 內的環境聲音控制這個設定來控制,你可以把它想成一個從 0 (左,降噪全開)到右 20 的滑桿(環境音全開),預設都是有開啓降噪,並透過滑桿決定你要多少環境聲加入你的耳機

透過環境聲模式你在外出時就可以一邊以耳機聽音樂一邊和朋友交談或者聽火車廣播了(並且支援著重語音模式),相當方便。另外因為降噪會消除雜訊,在捷運之類的低頻吵雜環境用 Ambient Sound 模式有時會比直接摘下耳機交談聽的更清楚

 

在耳機上的切換

▼ 在預設設定下你可以輕按左耳機上的觸控感應器,關閉或調整防噪功能。每輕按一次此按鈕,功能就會如下循環變更,並且從左耳機發出語音提示:

  • Ambient Sound(環境聲模式開啟:由麥克風拾取環境音與音樂一起播放) 快速切換到環境聲 20 的狀態。播放音樂時,您可以透過耳機左/右單元內建的麥克風聆聽環境聲音(例如火車上的廣播)。
  • Ambient Sound Control Off(降噪功能 / 環境聲模式:均關閉)
  • Noise-cancelling(降噪開啟) 純降噪功能,快速切換到降噪on 環境聲 off 的狀態

 

彈性音效控制 – 根據你的使用環境自動調整

▼ 當然剛剛提到的環境聲音控制(降噪)的 20 級量表如果覺得不直覺,Sony 也將其做成設定檔的形式呈現(靜止、走路、跑步、交通工具),並且最強大的是!耳機會根據手機 GPS 和三軸感應器去偵測你現在的狀態並切換。我自己實測超級準確,搭乘捷運時會是靜止狀態,直到到站出捷運時就會馬上切換成走路中。 另外對於這些設定檔靜止我是開全降噪,走路中則是設定環境聲音 10 避免路上車子或者行人呼叫我,這個功能真的超級棒!

 

那 WF-1000XM3 的降噪體驗如何呢? 如果你在非常安靜的環境,降噪效果就不明顯。WF-1000XM3 強項大概是消除低頻音,例如捷運行車的聲音。在一般路段搭配音量約 70 % 播放音樂之下你不太會注意到鐵軌的噪音,旁邊的人聲也大都被消除了。

不過如台北捷運古亭到忠孝新生間因為曲率過高行車噪音偏大這種狀況之下,還是會有感受。但相比 QC30 那種會造成耳壓的靜音狀況我反而比較喜歡 WF-1000XM3 剛好的降噪程度,如果給個比較主觀的量化等級的話 QC30 消除等級大概是 70,WF-1000XM3 大概為 50~60 間 但 WF-1000XM3 的降噪程度已經能提供一個不錯的音樂聆聽體驗

▼ 而我覺得在眾多評測中,以 TESTV 這個模擬的狀況與真實的配戴降噪體驗相仿,特別是 5″30 秒有人說話的階段,即使你不開環境聲,如果講話聲夠靠近還是會有聲音出現(畢竟降噪不是萬能的)

6.Youtube 影音延遲?

會考慮藍牙耳機的使用者應該也會擔心透過藍牙傳輸上的影音不同步延遲。而 WF-1000XM3 在 Youtube 和 Netflix 實際使用體驗上的延遲可以說是沒有,並且這代是採用左右耳獨立傳輸的模式,兩者都是主體,正常影片播放按下讀取完之後就影音同步的開始播放了(不會如 HomePod 延遲兩秒),也不會感到影片中口語上的不同步,可見 Sony 在延遲上的調效十分不錯

▼ 不過如果以一些知名節奏遊戲如 Cytus、Jubeat、Vortex 來測試,在節奏遊戲這種對於音樂延遲較敏感的使用情況下,就會感受到藍牙傳輸的一點點延遲,所以如果是這種嚴苛狀況還是建議以有線耳機來完成

 

WF-1000XM3 對我而言是一隻非常有價值的耳機,主要是他能提供的功能太多了,降噪上的表現也讓人驚艷! 在通勤過程中能減少環境音(如捷運行車聲,環境人聲)對我在音樂體驗上的影響,聽音樂上也不會如 AirPods 都充滿吵雜的環境音 XD 降噪功能令我非常滿意,雖然有人會說降噪的表現上或許不如 BOSE QC30 或者 Sony 自家的 WH-1000XM3,但我覺得入耳式的 WF-1000XM3 再配戴舒適度及方便度上都完勝其他產品 續航部分我是調整成開啟降噪但連線優先優先模式,整體續航也有 6 個多小時,超級給力。如果有時確定不會帶超過 3 個小時,我也會切換成音質優先模式來享受高音質或無損音樂。加上它能偵測我移動的狀態來調整環境音大小,真的在音質與隔音上讓我頗為滿意。如果硬要說什麼缺點或者是可以更好的點,大概就是耳機收納的方向不直覺,收納盒較為巨大以及不支援 AptX 或 LDAC 技術吧,但以 Sony 黑科技的潛力,可以期待未來的產品線(?) 因此比起 AirPods,我更會考慮將這隻耳機取代成我外出聽音樂的主力用耳機。以上算是一週體驗後對 WF-1000XM3 的淺評,給有興趣入手的使用者做參考。

 230,128 total views,  12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