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ology 新功能來襲,Drive、Moments 補足 Mac 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大家好,我是蘋果梗,雖然寫了十餘本蘋果相關教學書籍也考過了幾張蘋果證照。但其實是集肥宅與邊緣人於一身的孤單男子。
今天要寫的軟體雖然不是 Mac 的內建軟體,而是 Synology NAS 的附加功能,不過我用著用著,原本不看好他的心情一掃而空,開始認真思考這個軟體是不是真的可以作為補足 Apple 某些弱項的替代方案,雖然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選項,但我們總是能找出比較好的那一個。
這次介紹的是
Synology Drive:建立多人協作、單一入口的私有雲,容量與價格的平衡點。
Synology Moments:帶有深度學習的辨識技術、意圖挑戰 iCloud 圖庫的雲端照片庫
比如說 Drive 就可以同時解決檔案上傳同步跟版本控管的問題,而 Moments 還真的有機會成為你管理照片的主力。
因為本文有點長,已經有在使用 NAS 的朋友可以直接點選上面兩個小標跳到該章節,或是往下開始閱讀。
▼ 首先要先說,這次使用的套件以及系統都是 Beta 版本,作為測試版確實有不少小 bug 需要改進,雖然不會損毀檔案這麼誇張,也不會運作不了,但就有些小地方看起來怪怪的。建議大家可以等正式上線之後再體驗
Synology Drive:建立多人協作、單一入口的私有雲,容量與價格的平衡點。
首先要先解釋一下什麼叫私有雲。我們常見的 DropBox、Google Drive都算是公有雲,我們付月租費來換取雲端空間。但如果你有 NAS,你可以選擇設定屬於自己的私有雲,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容量更大。
▼ Drive 並不是 Synology 第一個私有雲的功能,Cloud Station 的 Server 可以算是他的前身。但改成 Drive 之後,第一步驟就讓我覺得簡單很多,以往這這三個軟體因為名稱太像, Cloud Station ShareSync 是用來跟別的 NAS 同步,而 Cloud Sync 的功能是跟公有雲(Google Drive 等等)同步, 總是會讓我忘記要安裝 Cloud Station Server 才是建立私有雲。而現在改叫 Drive 就好記多了。
▼ 雖然,安裝之後一樣會有兩個「Drive」以及「Drive 管理控制台」,但事實上,我們大多時候幾乎只會用到 Drive,畢竟管理控制台是給管理者控管的。
▼ Drive 的 ICON 點下去之後,會開啟一個新網頁,這就是這次新改版強調的單一入口,基本上我們等等示範的私有雲、Office、Moments(照片)都會從這個入口開始。這樣叫做 Drive 就很合理,因為這名字確實會聯想到這樣的服務。
▼ 不過要使用私有雲的前提是電腦要先安裝電腦版本的 Drive,才可以輕鬆同步電腦。你可以到 Synology 官網或是打開 Drive 的時候都會提醒你下載。
▼ 安裝完之後,他就會出現在選單列上方,安安靜靜的待在那邊。
▼ 就像我之前說的他是作為取代 Cloud Station 的存在,如果你之前有設定過 Cloud Station,他會直接繼承那些設定,繼續默默開始工作。
▼ 不過如果這是你的第一台 NAS 也是第一次設定私有雲,那麼就可以開始簡單的設定。
一開始犯了笨,以為因為是試用版所以只有英文,但其實可以到全域設定去改成繁體中文,不過總之我們前幾張擷圖就會是英文介面,不過不影響就是了。
▼ 第一步可以選擇兩種,一種就像是傳統想像的公有雲那樣,建立自己的公有雲。右邊的就是單純收到別人跟我共享的資料,那我當然先選左邊的完整功能來用。
▼ 在以前用 DropBox 之類公有雲的時候,一定不陌生我們要選擇一個資料夾來跟雲端同步。不過那是因為公有雲的空間有限,換成私有雲之後,容量隨便都是電腦的好幾倍,要把整台電腦同步到 NAS 上也行。
▼ 簡單設定完成之後,畫面右上方就會有通知跟你說正在同步中囉。也不用擔心說電腦幾百 G 的資料是要上傳到什麼時候,因為大多情況下都是在區網的環境下同步,所以其實會比一般雲端快個 10 倍都很輕鬆。
▼ 上傳完之後,我們也可以透過網頁的 Drive 來查閱我們所有的檔案。一切基本的檔案比如圖片,點兩下可以直接用網頁打開,但其他的檔案都是點兩下之後會下載到電腦。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呢?像我自己就覺得這介面跟 Google Drive 很像,大大減少了我適應的時間。不過不一樣的是,Google Drive 的左下方總是提醒我,我的 17 GB 已經快用完了。
▼ 在 Synology Drive,你可以有各種定義資料的方式,從最簡單的加上星號,到加上各種標籤,都可以讓你快速的整理資料。
▼ 就算懶得整理,我們也可以直接透過搜尋來找到我們想要的資料,讓我佩服的是,這個搜尋不只是搜尋檔名,連內容都一起搜尋了。而且不只是可以搜尋 doc、ppt 之類的文件,連蘋果的檔案如 Keynote 簡報的內容也一起被搜尋。
▼ 但其實,如果你設定同步整個電腦(或至少幾個主要的資料夾比如桌面跟文件),最大的好處是其實連網頁版都不用太常開啟,因為直接可以在桌面上按下右鍵分享檔案。
▼ 把網址給對方,對方就可以直接下載。比起要先複製到 DropBox 資料夾或是上傳到網路空間比起來,即時非常多。
▼ 另一個 Mac 使用者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文件的版本問題了。我們常常一個文件要反覆修改非常多次,但每一次是新增一個文件,因為業主隨時可能說「那個xx版本還是比較好」。所以我們可能一個文件會存相當多的版本,佔用很多空間。
▼ 有了 Synology Drive,我們根本不用留存那些舊版本,若是真有個萬一,我們可以直接在電腦按下右鍵,選擇瀏覽先前的版本。
▼ 在這裡你就可以選擇不同時間點的版本,直接從 NAS 下載回電腦。
▼ 不過這裡我要小小吐槽一下,這個下載時的路徑選擇視窗,也未免太老氣了一點,有點 XP 時代的風味。希望之後正式版本會改的現代一點。
▼ 既然都安裝測試版本的 Drive 了,為了體會何謂「單一入口」的好處,當然要多用幾個軟體才能體會,否則只測試 Drive 的話,這個單一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所以我們來試試看 Office。
▼ 原本在 Drive 網頁上,如果點兩下檔案就會下載到電腦,現在如果點的是 Office 檔案,就可以直接用網頁開啟了,但如果要編輯的話,還是要按下上方的匯入 Synology Office。
▼ 與其說匯入,但你如果在資料夾看,他就會是複製出一份檔案,以 Synology Office 的格式。但無論如何,這樣無論人在哪邊,當下的電腦有沒有 Office 都可以直接編輯檔案,傳送給別人了。
▼ 不過畢竟不是完整的 Office,函數之類的完整性是比不上 MicroSoft Office 的。但已經足夠應付大多數的日常生活。
▼ 而對小型辦公室來說,Drive 的進化幅度還允許多人協作。這麼一來我們同一份檔案,透過 NAS 共同編修,比起 email 交換快的多。
▼ 當然,不同的使用者就可以給予不同的文件權限,比如說只有主管才可以編輯,工讀生就只能查看之類的,非常彈性。
最重要的是,他確實做到單一入口的這個優點,我們不再需要去回想哪個功能要開啟哪個軟體或是哪個網頁,都都都可以在 Drive 找到。
Synology Moments:帶有深度學習的辨識技術、意圖挑戰 iCloud 圖庫的雲端照片庫
▼ 既然強調單一入口,那麼在同樣一個網頁下,當然也可以打開這次的另一個重點 Synology Moments。
既然買了大容量的 NAS,那當然是可以把一堆照片通通丟上去,來節省 iPhone 或是 Mac 的容量,畢竟現在 Mac 主流容量才 256,iPhone X 更是把 128GB 的機型拿掉,很多人都只改買 64G 的。
▼ NAS 可以存放各種檔案,照片當然也可以。但照片檔案的特性除了量很大之外,還很需要一個友善的介面來瀏覽,否則根本不會想用。Moments 就是這樣一個 管理、瀏覽、分享 三合一的介面。
▼ 不過稍嫌可惜的是,如果本來就有把照片都丟在 NAS 的某個資料夾,是無法直接以他為基礎開始的。必須要重新拖曳到 Moments 介面,或是轉移到 NAS 裡面 Moments 的資料夾位置。
▼ 不過其實也還好,畢竟如果原本就在 NAS 的話,路徑搬個家而已。
▼ 如果你是從電腦上傳的話,每上傳一個資料夾,你都可以在上傳列表中選擇把這些照片加入到某個相簿之中,增加管理的方便性。
▼ 另外 Moments 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手機版的 app 了,靠著 Synology QuickConnect 帳號,無論我是在家或者在外面,都可以直接自動上傳手機的照片回到 NAS。
▼ 而且這個上傳除了第一次是手動選擇之外,之後永遠都是會自動上傳所有新拍的照片。雖然 iOS 的限制讓他無法隨時隨地背景上傳,但我們只要打開這個 app,就算馬上退出,一樣可以觸發讓他自動上傳,方便性依然很高。
▼ 說到這,一定有人會想拿來跟 iCloud 圖庫比較,所以我就把他們之間的差異做了一個表格。如果你已經有 NAS,又不想花錢買 iCloud 容量的話,他真的可以做的比照片串流更好,完全可以作為照片儲存的主力,整體不會輸 iCloud 圖庫太多。
由於他可以選擇「在連接 WiFi 的時候才備份照片」,所以我們可以在亂拍一堆之後,先把確定不要的刪除。這樣回家連到 WiFi 之後就等於備份的照片都已經是篩選過的了。
無論電腦、手機、iPad 看到的都會是同一個 Moments 圖庫。也依然可以自由的上傳到 Facebook。
而且正因為他是上傳到 NAS 上,無論是 iPhone 或是 Mac 的容量都可以因此節省很多。iCloud 圖庫雖然可以節省一點空間,但他只是先幫你轉檔成最佳化,你如果要看舊照片還是等於要下載到電腦,容量並沒有減少多少。
但無論容量再怎麼大,沒有一個友善的瀏覽介面的話,是沒人想用的。但 Moments 的瀏覽介面整理來說非常像 Mac 的內建「照片.app」連 icon 都蠻相似的。這代表 Mac 使用者幾乎可以無痛轉換你的使用經驗。
▼ 主要的照片區是用時間軸來排序,而且也會依照不同的時間點做段落的區分,讓查找起來很快速。
▼ 點進去之後,都可以看到照片的詳細資訊,時間地點,以及什麼相機、解析度等等。除此之外下方也可以看到標籤跟人物,這可是 Moments 這次引以為傲的功能。
▼ 除了一般相片瀏覽之外,這次的重點放在相簿的部份,因為這次的相簿除了常見的人物與地點,靠著機器的深度學習,在部分機型上還有「主題」的相簿。
▼ 在剛上傳圖片時,你需要給他一點時間讓他去演算,他才會幫你分類各式各樣不同的照片。在我家的兩台機器 DS718+ 以及 DS1817 使用上,只有 DS718+ 有出現主題分類。
官網上也有說明主題分類只有部分機型有。畢竟這個也蠻吃效能的,我上傳近千張照片之後我看我的 CPU 滿載了半小時左右。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此網頁看完整的支援機種清單
https://www.synology.com/zh-tw/beta/2017_Moments_1_0/release_note
▼ 分析之後,除了可以用各種辨識之外,在搜尋上也可以透過特定的名稱來直接搜尋照片內容。這些都是影像辨識的結果,我這些照片當初的檔名都只是單純的數字而已。
▼ 不過人臉辨識這點應該是大多機型都有的,兩台機器辨識出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個應該比較不需要太高效能。畢竟人臉辨識的技術已經很多年,算相對成熟。
▼ 辨識的結果很不錯,找到很多人群中的正確臉孔。很多第一時間我還沒看到這張照片真的有我嗎?仔細一看才看到他是對的
▼ 地點其實就不需要辨識,讀取照片中的地點資訊即可。
▼ 不過「主題」這個項目,就需要比較強的 CPU 了。
▼ 一開始需要一點時間讓他運算,等他運算結束之後,他會依照不同的類型的照片,自動建立不同的主題。所以示範中的這些主題相簿都不是我建立的,是人工智慧自己經過深度學習運算出來的。
▼ 點進去看,幾乎都是對的,算是令人滿意。
▼ 如果你的機器不支援主題運算,沒關係,至少我們可以來自定標籤。
▼ 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照片加入一些標籤,這麼一來就會直接出現在標籤的項目之中分類好。
▼ 如果你的照片是從「照片.app」輸出的,原有的標籤全部都會還在不用擔心。但如果你的標籤是透過 Finder 打上的,那麼格式是不同的。
最後,比起 iCloud 圖庫最大的優點,就是分享便利了。對 iCloud 圖庫來說,圖片只能用一些傳統的方式傳遞,比如說 email、訊息等等,如果要一口氣傳多張照片,或是一次傳給多個人,就很麻煩。
雖然也有照片共享可以用,但前提是對方也有 iCloud ID 你還得知道大家的 iCloud 帳號才行,所以如果想放在公開平台給別人下載,就是無法的。
▼ 但是對 Moments 來說,一切都很簡單,我可以把整本設定分享,再把產生出的連結分享給朋友或是任何想下載的人。
▼ 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瀏覽照片,也可以下載照片了。
總結來說,如果你有 Synology NAS,目前也沒有花錢購買 iCloud 的容量當圖庫的話,這個真的可以當你的照片主力,容量超級大又方便,而且iPhone、iPad、Mac 都是同一個圖庫,不用東刪西刪的。
搭配 Drive 的同步電腦,可以說是工作面跟娛樂面都顧到。現在我們只要耐心等待正式版本發售就好,一切就先交給工程師們去 debug 囉。
38,917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蘋果梗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友站推薦
好物推薦
2020 全新登場顯卡外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