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蘋果梗,雖然寫了十餘本蘋果相關教學書籍也考過了幾張蘋果證照。但其實是連剪頭髮的錢都沒有的長髮男子。若本站教學對你有幫助,歡迎參考我們線上購物,給我們繼續營運下去的支持。

 
我們曾經介紹過不少 NAS 的介紹文,不過主要都是聚焦在 Synology 的 NAS 身上,因為從使用者體驗來說,我覺得那是最接近 Mac 操作思維的廠商。
 
不過,如果有一些小廠商開始想挑戰 NAS 這塊市場,為這塊市場注入一些新的活水,有競爭有進步,對用戶來說也是好事,我們今天就是來開箱 Asustor(華芸) 這間廠商的新產品。雖然說以 NAS 來說 Asustor 算是進入的比較晚,市場版圖比較小的廠商,但那也正代表了他們比較沒有包袱,可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產品線。
 
如果你比較敏銳的話,可能會發現它們的名字很眼熟,的確他們就是華碩 ASUS 的子公司,所以雖然是剛起步的廠商,但在資金上是比較敢創新的。
 
 
而這次 AS4002T、AS4004T,這兩台 2Bay 與 4Bay 的機型,正是破壞性創新的最佳示範,原因無他,他支援了 10G 網路。
 
以往一些大廠牌雖然都有出 10G 網路的型號,近年來的價格也慢慢下修,但再怎麼樣都不會搭載在入門款的機型,但這次的 AS4002T、AS4004T 居然只要 7499、10999 (兩台基本上一模一樣,只是差在硬碟 2 顆與 4 顆),可以說是給這個市場帶來不少話題。
 
不過,便宜歸便宜,10G 歸 10G,我們還是要來看看他實際上用起來,是不是會讓人喜歡,是不是讓人用起來順手。總的來說,我會把它定位成前端工作用的 NAS,因為他不支援快照,加上最多只有 4Bay,若要發揮速度,那麼用來冷儲存的 Bay 數可能不夠。
 
但既然他便宜,自然就可以有預算買兩台 NAS,前端工作用 10G,後端異機備份順便冷儲存,保障資料安全。
 

▼ 包裝上還蠻華碩的風格。

▼ 左邊是 AS4004T,右邊是 AS4002T,兩台硬體都一模一樣,只差在硬碟插槽是兩個或四個。而他們正面是是用磁吸式的前蓋,正面算是好看。

▼ 不過背面就….  有點醜了。不過反正這次的重點是測試他的 10G 網路。其他我都暫時忽略

▼ 這次測試的是用 Seagate 的 NAS 硬碟 Ironwolf,主要也是順便測試他的健康管理功能。

▼ 既然是 10G NAS,那當然也是要搭配 10G Switch,這次一樣搭配我們的 Netgear XS505M(點我看這台的開箱文

▼ Mac 端的轉接器可以用 Akitio 的 thunder3 Dock Pro 或是 10G 轉接器都可以。點我看這台的開箱文

▼ 不過開始使用系統之後,對於他們家的 UX(使用者體驗)有蠻多可以吐槽的,比如說安裝 Control Center,會預期在應用程式裡面找到 Asustor 開頭的程式,所以在 A 開頭那邊找半天,結果是直接叫做 Control Center。

▼ 初始化的過程中,沒有叫我建立帳號,只有建立伺服器名稱與密碼。結果在建立完成之後叫我輸入帳號密碼,一直打伺服器名稱失敗之後,上網查才知道初始帳號就是 Admin,這點實在是不夠直覺。

▼ 好不容易進入了系統,他們所有的功能都是用像平板電腦一樣的方式呈現,每個圖案就是一個 App,這樣蠻好上手的。不過對於分類的名稱有點太工程師了,比如說看到「服務」就會以為是產品支援或是產品資訊教學之類的,結果是調整檔案服務的地方。

▼ 那麼就先來看看硬碟啦,有完整的支援 Ironwolf 的健康管理,這麼一來對於硬碟的安全性就更多了一份安心。

▼ 當然 Mac User 最看重的無線 Time Machine 功能也支援。

▼ 基本條件帶過之後,我們要來看這次的重點,10G網路的速度。不過這裡又多一個吐槽點,這裡把 SMB 歸類在 Windows 的服務,而 AFP 歸類在 Mac OSX 的服務。其實 macOS 已經把預設從 AFP 改為 SMB 很多年了,所以這裡其實不用刻意用 win 或是 mac 來分類。

在測網路速度的時候,要注意到一件事,正如前面所說,macOS 已經改用預設 SMB 的方式來傳輸,而從 10.12 (或10.11 忘了)之後,是使用加密簽章的方式來進行 SMB 傳輸。所以,在預設情況下,如果 CPU 的處理效能不夠力,那麼會出現 AFP 的速度比 SMB 快的現象(因為 AFP 沒加密)

所以有些人不知道,就把 SMB 說是落後的傳輸方式,這就……..

這次他們使用 Marvell Armada Cortex-A72 64bit雙核心處理器,雖然後稱比前一代快了3倍多,但還是得來測試一下。

 

▼ 先來小小壓力測試,用 AFP 測 1G 網路,得到很滿意的速度,約110~120MB/s 上下

 

▼ 再來測試預設的 SMB,可以看到速度小小打折,來到了 85~117MB/s 上下

▼ 如果強制開啟加密,那麼 CPU 的負擔更大了,速度只剩下 60~70 MB/s 左右。不過其實一般人也不會這樣做,所以不用這麼嚴苛沒關係,這裡只是給 CPU 的壓力測試。

 

1G 網路算是合格了,但接著我們要來挑戰重頭戲,也就是 10G 網路的傳輸速度,看 CPU 跟不跟的上。

 

▼ 我們換上了讀寫速度都有 500 MB/s 的 SSD,但即便是在沒加密的 AFP 傳輸之下,也只有 270/370 的讀寫速度。

▼ 如果換成 SMB,則是會再打個九折。

嚴格來說,雖然是比 1G 網路快很多,但離我們想像中的 10G 網路速度有一段落差,不過畢竟很便宜,這樣的速度是對得起他的價格的。

▼ 不過如果我們不用單顆 SSD,而是做成 RAID 呢? 2Bay 的部份並沒有什麼變化,可以看出他的極限就是這樣了。

4 Bay 的部份,因為我沒有 4 顆 SSD,這裡使用 4顆 IronWolf 6T 來測試,IronWolf 單顆讀寫也是有 200 MB/s 左右的水準,做成 Raid0 非常足夠應付測試。

 

▼ 測試結果,寫入沒有改變,讀取速度快了不少,雖然還是跟原本的硬碟速度有落差,但確實快了很多。但看的出寫入的瓶頸依然是在。

 

不過他們還有一個我覺得很不錯的功能,就是 MyArchive。

 

原本我們 NAS 內的資料,因為格式化不同的關係,當 NAS 故障或是換硬碟的時候,在沒有 NAS 情況下,我們是無法用電腦直接讀取 NAS 硬碟的資料的,一定得透過 NAS 才行。所以當 NAS 送修時,就算硬碟留在你身邊,你也無法得到裡面的資料。

▼ 所以他們推出 MyArchive 這功能很棒,我們等於可以不斷的把 NAS 工作完的資料替換硬碟存檔,把工作完的硬碟直接歸類在保管箱之類的。日後有一天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接上電腦讀取

▼ 不過要注意的是,NAS 至少要有一個磁碟當系統碟,所以要當 MyArchive 的磁碟必須插在系統碟指定以外的槽。然後我們就可以去儲存管理員這邊建立一份 MyArchive 了。

▼ 這邊我們就不選什麼設定,直接選第三個。

▼ 然後我們就把整顆硬碟選做 MyArchive

▼ 其實,他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把硬碟格式化成一個通用格式,而這裡也可以選 Mac 的 HFS+ 格式,我們自然是選了這個。

 

▼ 現在,我們就把檔案存進去,如果是客戶急著要的大檔案,也不用等網路傳了,可以直接把硬碟抽出來寄給對方。

 

▼ 我們現在把硬碟拿出來插到電腦上,就可以看到側邊欄有一個外接硬碟「forMac」,裡面就有剛剛放進去的影片檔案了。

 

▼ 反過來呢?我從電腦上放一些新的檔案進去,放回 NAS 也是可以讀的到的嗎?

 

▼ 沒有問題,一樣是可以,這對於日後檔案歸類跟存放有相當大的便利性。

 

總的來說呢,我認為他雖然在使用者體驗以及硬體上的規格都不到我心中的水準,但想想他的價格,的確是讓人沒什麼好苛責的了。

 

——-

Apple Certified Support Professional 

分享文分類: 

NAS 開箱